找到相关内容21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

    相契合,过于何存。凡此无过出过,皆由未达鄙意故也。抑又当知诸法无我,三法印摄。故诸法缘生因果历然,而作而生而起而受而见闻觉知,于中都无作者生者起者受者乃至都无觉者知者,是圣言量异外道言。是故可言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464166.html
  •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——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、看净的禅法

    在介绍第一方便——「总彰佛体」时,曾说:「没身没心,没天没地,湛然清净,亦名圆满法身,瞥起心,即有心色,破坏法身。」在介绍「第二、开智慧门」时,曾说:「身心不动,豁然无念,是定。见闻觉知,是慧。不动是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164202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坛经》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断等)诸尘劳:念者,念真如本性”;“自性起念,虽即见闻觉知,不染万境”。(同前,第19、20页)  这种表述,在《摩诃般若经》等般若类经典中是没有的。在般若类佛典中,“无相”、“无念”、“无住”是对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3064296.html
  • 法 相 学

    觉知,不能言动,不能造作,于诸苦乐亦无领受。此我是一,不同肢体可分解故。此我是常,不同身心有毁坏故。诸宗教家更执此我轮转五趣,死此生彼无断绝故。即此故名补特伽罗。此云数取趣,死此生彼数取诸趣故。  所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864353.html
  • 冯焕珍:说“无念为宗”

    任何一念,因为一旦住于念,则念本身遂成为念所对之境,即此一念之执便是无明根本。于念若无有念,无念亦不立。不立一念,可谓不取一法。修行者能不立一念,则即时归于真如(本心)之自性念:自性起念,虽即见闻觉知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2664378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1)

    水,水能解渴,亦能溺命,它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是为于水有了知识。凡人接触外境不但现前觉知有彼,而且要深入解了彼。知彼是何物,具何性,有何用,如何才能不伤害人而有利益于人。由何而得到如是解了呢?则取证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364811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意”。心谓集起。集者已过之事,见闻觉知经验心得彼诸知识能集聚储蓄于自心。起者后时得缘先所集者还能重现、再度生起。已过能集,未来能起,有情方能连摄三世自成统一的人格,否则如风光等,忽起忽灭,不相连属,即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3)

    人所共见习见的色心等法。如像十二处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外六处,这不是人们终日终生所习见共见的吗?依以生起见闻觉知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六处,不是人们本有自具的吗?由十二处而十八界,根境而外提出六识,即六种认识...我又为解脱者。这一切思想见执,是自有人类以来便普遍存在的。尤其在宗教徒多分是一切具备的。佛教则说有情无我,但有诸法,但有诸蕴,而无作者、受者、生者、命者。有见闻觉知,无见闻觉知者;有诸趣轮回,无数取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564813.html
  • 合儒释而会通之:周汝登与佛教

    天湛然经过考虑后,对周汝登说:  梦即是觉,觉亦是梦,本无有二,只是人睡著有不做梦时,此是  真境界,人必造到这个境界方是,不然以见闻觉知为自性,失之  多矣。  周汝登认为这次湛然的认识是“最上一著”...

    赵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364844.html
  • “唯识无境”初探

    等五识、第六意识以及第七末那识(自我意识),当生起觉知作用时,称为现行识,或转识,这是因为前七识的发生现行(即人类的一切活动现象)必须有种子作为亲因缘才能产生(有因必有果),而种子的聚集名为阿赖耶识,...

    徐湘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565081.html